世界上第一個救生圈發(fā)明來歷及演變過程
作者:
無錫金電高頻熱合機廠家
來源:
日期:
2016-11-03
人氣:
8736
【字體:
T
T 】
世界上第一個救生圈發(fā)明來歷及演變過程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設備的一種,通常由軟木、泡沫塑料、充氣救生圈或其他比重較小的輕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練習常見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膠制成,內充空氣,也叫作橡皮圈。
救生圈起源于葫蘆型演變過程,是人們水上遇險時賴以求生的一種工具。夏日去游泳,為了安全起見,人們常喜歡帶上救生圈,初學游泳的人更喜歡和它作伴,就是熟悉水性的海員出海時也總要在每艘船上備幾只救生圈。過去有人認為救生圈是由歐美傳入中國的,其實,救生圈乃是我們中國人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
早在兩三千年前我國就有了“救生圈”,那就是干了的葫蘆瓜?!兑捉洝防锼f的:“包荒,用馮(音‘憑’)河”,根據郭沫若先生的解釋,就是“用葫蘆瓜渡河”。《詩經》中也說“的有苦葉,濟有深涉”,聞一多先生將《詩經》中的這一記載譯為:“葉子拍了,葫蘆也干了,可以擇來作腰舟用了。”我們認為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抱著枯干的葫蘆瓜,就能使身體浮在水面上,不致淹死。這葫蘆瓜便是最原始的救生設備。后來,凡是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大都帶著葫蘆瓜,以防不測。由此可見,我國古代人民是利用干了的葫蘆瓜浮水渡河的,這就是最原始的救生圈。
到了宋代,救生圈的制作方法大大前進了一步,有人開始用軟質木料、蘆葦等編制成一個環(huán)狀物體,讓人可以鉆進去,使環(huán)托住人的身體,這種環(huán)形的救生圈使用起來要比葫蘆瓜方便得多,遂成了名副其實的救生“圈”了,宋人稱之為“浮環(huán)”。據《宋稗類抄》一書記載:宋代抗金名將韓世忠曾派部將王權去金山抗敵,臨行前韓世忠命令他不要用船渡江,以免被敵人發(fā)覺。于是王權就給每位土兵發(fā)了一個用軟木制成的圓形的浮環(huán),讓他們將浮環(huán)縛在腰間,藉此渡江。士兵們在王權的帶領下悄然過江,金人全然不知,遭突襲而全軍覆沒。當時王權所用的浮環(huán)就是現代救生圈的前身。
時至近現代,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各種救生設備紛紛出現:救生艇、救生衣,樣樣齊備。但救生圈這一傳統(tǒng)裝備仍然被人們保留著使用著,它仍然是最簡便的救生工具。航海時,海員們仍把救生圈放在諸如輪船甲板上等最顯眼的地方,并在救生圈上涂飾了紅白兩種顏色,有些較高級的救生圈上還裝有自亮浮燈,這樣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落水人所處的位置都很容易辨識,救援的船只便可以追蹤標志,迅速趕往出事地點,把與海浪搏斗的落水人救起。
公司名稱:無錫金電電子設備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江蘇省無錫市八士鎮(zhèn)芙蓉工業(yè)園35號
聯(lián)系電話:13914117969 黃保華
公司郵箱:jd@wxjindan.com
相關搜索:“美之電”高頻熱合機鑄就海事船舶救生衣快速發(fā)展
救生圈_救生衣高頻熱合質量參考標準
救生衣熱合機_救生衣焊接機
推薦資訊
/ Recommended News
雙頭腳踏氣動式高周波操作說明書
雙頭腳踏氣動式高周波設備在使用之前請先閱讀相關安全操作手冊及使用說明書,在安全情況下使用本機,有任何問題可以咨詢廠家或者售后人員.咨詢熱線:13914117969